蚌埠

首页>地方频道>蚌埠

2022年第一季度“蚌埠好人榜”公布

  近日,蚌埠市委宣传部、市文明办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“蚌埠好人榜”,我们身边的10位普通市民获此殊荣。

  见贤思齐。本报对这10位蚌埠好人的事迹进行摘要刊登。他们中有奋斗在一线的抗疫先锋,有孝老爱亲的典范,有助人为乐、见义勇为的楷模……就像是灯塔,他们的事迹温暖了陌生的心、照亮了前行的路

  李和凤

  人物简介:李和凤,女,1953年1月生,怀远县榴城镇新河社区人,一名工作了8年多的环卫工人。

  事迹简介:2021年10月13日清晨5点多,天空下着雨,李和凤像往常一样,清理绿化带里的垃圾。突然,她发现一个鼓鼓的小包,里面装有一大叠现金,还有银行卡、身份证、钥匙等物品。

  无法联系失主、又担心丢东西的人着急,年近七旬的李和凤,在雨里等待了近2小时,仍然没有等到有人过来寻找,她将包交到怀远县公安局新城派出所,在警方帮助下才找到了失主。

  失主凌先生看到自己失而复得的钱包后,激动得连声道谢,他向民警询问李和凤的联系方式,想要登门拜访表示感谢,却被李和凤婉言拒绝。

  拾金不昧的事迹在环卫工人当中屡见不鲜,他们收入微薄,但在“意外之财”面前,却不为所动。

  走进新河社区文苑小区李和凤的家,面积不大,干净整洁,让人倍感温馨。

  李和凤的老伴患有糖尿病,还患有其他疾病,长年不能劳作,每个月药费近千元,老两口日子过得非常俭朴,但是李和凤乐观积极,脸上常挂着笑容。让他们欣慰的是,两个孩子乐观、踏实,都已大学毕业了,目前在外地工作。

  “谁有急事,她都很热心地帮忙。”李和凤的同事说,李大姐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。在同事心目中,李和凤待人真诚亲切,干起活来,一点不像六十多岁的人,特别能干、能吃苦。

  当人们还在睡梦中,李和凤和她的同事们就开始了清扫工作。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,每天凌晨四点半,她就来到岗位上。一天下来,2万多步是常态。8年间,榴城的不少地段都留下了李和凤的足迹和汗水,都见证了她的努力和付出。

  张芹芳

  人物简介:张芹芳,女, 1981年7月生,怀远县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。

  事迹简介:过去的近十年岁月,对于张芹芳而言,是“辛劳的”。她的一颗“孝心”,也让平凡、艰辛的日子,温馨有爱。

  公公生活不能自理,婆婆长期瘫痪在床,父亲又患上多发性骨髓瘤……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,张芹芳的家庭,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。

  多年来,她肩挑重担,在家庭事业两个“战场”奔波前行,为老人们喂饭、洗漱、端屎端尿,她用善良和责任,撑起了完整的家

  在赡养老人问题上,张芹芳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“父母亲苦了一辈子,孝敬老人、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,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。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,更要落实在行动上。”她是这样说,也是这样做的。

  2014年,张芹芳的婆婆因脑血栓瘫痪,长期卧病在床,胃肠道蠕动不佳造成便秘。老人一连几天解不出大便,看着婆婆痛苦模样,张芹芳二话没说,就直接用手指帮助婆婆把大便抠了出来。穿衣、洗漱、喂饭、倒大小便……这些繁琐而又日常的护理工作,张芹芳都细心地做着。

  在婆婆瘫痪期间,张芹芳的父亲患上多发性骨髓瘤。化疗时,张芹芳每次都陪着父亲,风雨无阻。为了让父亲多吃一点,她想尽办法做出适合父亲的可口饭菜。每天下班回家,张芹芳都要帮父亲按摩,日复一日。

  张芹芳的公公,生活上也无法自理,特别是炎热的夏天,老人每天的洗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张芹芳给丈夫当助手,帮助公公清洗。张芹芳一心想着如何孝敬父母,如何让老人过得舒心。2020年,公公去世时享年96岁。

  婆婆、父亲和公公去世后,张芹芳又贴心照顾着母亲。“父母养育孩子长大,孩子陪伴父母变老。”张芹芳一直将这句话放在心中,用爱与坚持温暖着老人们的心,也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“百善孝为先”的传统美德。

  张玉斌

  人物简介:张玉斌,男,1972年1月生,五河县城关镇人,个体经营户。

  事迹简介:“张玉斌,快、快,有人落水了!”老婆声音慌张、急迫!2021年11月13日约20时,忙碌了一天的张玉斌、郑会花夫妇俩正准备休息,忽然听到几声异响,常年在船上生活的经验,使得郑会花总有种不踏实的感觉,于是她起床到船上查看,这一看让郑会花大吃一惊,只见河中间有人落水。

  张玉斌立即从床上爬起来,衣服顾不上穿,立即冲到甲板上。当看到落水人具体位置时,张玉斌立即要跳下水,这时郑会花喊住他,抱起船上的一捆绳子,拿起一头送到张玉斌手里说,“你把绳子系腰上,不管怎么样,我一定把你们拉上来……”。张玉斌话来不及听完,更别说系绳子了,抓住绳子的一头直接扎进了淮河里。

  冬天的淮河水,冰冷刺骨。张玉斌奋力向前游去。快接近落水者时,张玉斌发现此人已经没有挣扎意识,一旦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,张玉斌再次铆足了劲向落水者游去。终于到达落水点后,人已经沉了下去,张玉斌立即扎进水下,捞起已经失去意识的严某,向岸边游去。刺骨的河水加上体力流失,再负重一位已经失去意识的人,张玉斌游动起来相当费力。此时岸上的郑会花用尽全力往回拉绳子,一边喊着救人。

  这时,落水者严某的叔叔赶到现场,此时张玉斌拖着严某已经快到岸边,严某叔叔立即跳进河里,将两人拉了上来。严某已经失去了意识。经过一番急救,严某终于吐出了水,有了生命迹象。

  严某的叔叔上前感谢张玉斌夫妇,询问他的姓名时,张玉斌说:“这没有什么,只要他没事就好,你快去照顾他吧”。此时赶来的民警立即将落水者送去了医院,民警发现浑身湿透的张玉斌,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,询问他的姓名,张玉斌只是憨厚一笑,说:“人没事就好”。事后凭着民警抓拍的一张现场照片,人们发现,救人者正是2018年见义勇为者张玉斌。

  任立志

  人物简介:任立志,男, 1971年2月生,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固镇分中心连城道班一线养护工。

  事迹简介:2021年9月15日约22时,任立志出门帮值班同事买降压药,返程途中经过固镇县城三八河上的大木桥,发现不少人聚集在桥的另一侧。“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。”作为固镇县蓝天救援队队员,任立志立即警觉起来。

  一路小跑赶到跟前,任立志发现河流西岸附近,一个男子在水中扑腾着,试图扒着护坡向上爬,岸边一个女青年正在惊慌地大声叫喊着,想要抓住落水人,却怎么也抓不牢。

  由于河道刚完成疏浚,护坡又陡又滑,河水也有三四米深,凭着多年的救援经验,任立志心里明白,救援形势比较危急。顾不上多想,他拨开人群顺着护坡“滑”到河中,看准位置后,游到落水者身后,奋力将他向岸边拖拽,与岸边的女青年合力将落水男子救上岸。

  被河水浸透的任立志上来时经风一吹,瑟瑟发抖。但他顾不上其他,立即招呼围观者拨打110和120电话,并坚持到民警到达现场。民警经调查后告知,坠河男青年是在与女友嬉闹时不慎坠入河中,所幸被任立志及时救出,才未酿成悲剧。

  简单地向民警介绍了救援过程后,任立志返回家中,路上才发现给同事买的降压药和自己的手机不知何时掉在河里了,不得已又买了一瓶降压药送给同事。

  第二天一早,任立志就赶到20公里外的固镇宿州交界处的疫情防控值勤点接班,也没向他人提及此事。直到落水男青年和他母亲在民警的指引下,来到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固镇分中心寻找救人的“英雄”,大家这才知道。男青年一再表示要赔偿给任立志手机,他却说:“手机不能要,换做谁都会这样做的。”

  “事后确实有点后怕,但当时没想这么多,人命关天。”任立志说,他在2017年就参加了固镇县蓝天救援队,不仅有基本的救援知识,还经常参加各种救援活动。“举手之劳,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还会毫不犹豫,跳下水去。”

  陈志萍

  人物简介:陈志萍,女,1963年10月生,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生。

  事迹简介:在眼科门诊室,在眼科病区检查室或手术台上……36年如一日,陈志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、体贴和关爱,温暖着众多患者。

  陈志萍有一个习惯,查完病房,都要翻阅一下手术患者记录簿,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,优先安排手术。

  “他们大老远来看病不容易,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,我们更应该考虑他们的难处。”陈志萍常常和她的团队如是说。

  在不少患者眼中,陈志萍很亲切,讲话实在。有一次,在病房的走廊上,一位老太太向陈志萍走来,咨询她明天手术的一些问题。陈志萍搀扶着老人到检查室做进一步检查,她慢声细语的解答,打消了老太太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。

  “医疗安全无小事。”在陈志萍看来,无论手术大小,术前的沟通很重要。多年来,她始终把患者的医疗安全放在首位,从不放松对患者术前、术中和术后等环节的观察,所负责的手术和治疗无一例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,娴熟的医疗技术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。

  2007年起,陈志萍和她的团队承担着国家“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”活动,为3000多位白内障患者施行了成功的手术治疗,并多次组织关爱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公益活动。开展多个科研三新项目,其中小切口人工植入术治疗白内障获得了省、市级科研奖励。

  2020年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,她带领全科同志积极请战,全科医护人员取消休假、坚守岗位、冲锋在前,没有一人退缩,科室先后派出10多名人员到隔离病房、发热门诊、预检分诊处、志愿者服务队。

  景 丽

  人物简介:景丽,女,1974年1月生,蚌山区燕山乡雅郢社区居委会委员。

  事迹简介:2018年,在一次公益活动中,景丽认识了雅郢社区15岁的困境儿童王卓。她将他视为自己的孩子,成为孩子心目中的“钢铁侠”妈妈。

  景丽的小儿子和王卓是同龄人,她经常带着2个孩子一起去打篮球,在挥汗如雨的赛场上传递亲情、增加感情。

  有一天,景丽看见他坐在窗前发呆。景丽走过去,把王卓抱在怀里,对他说:“孩子,别担心,我会对你好的。你要是愿意的话,我就当你妈妈。”王卓听了,呆呆地望着景丽,羞涩地一笑,小声地喊了句“妈妈”,景丽听到后开心极了,大声地应答着。

  王卓喜欢看《钢铁侠》电影,他觉得钢铁侠是善良、正义的化身,就像他现在的妈妈景丽。从此以后,“钢铁侠”妈妈总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出现。

  景丽还特意建了一个家庭微信群,命名“五口之家”,以便家人们能够随时沟通交流,她经常给王卓发私信,如:“今天过节,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,你哥哥姐姐都回来呢”“快回家来”等等。

  王卓爱吃牛肉和带鱼,每次王卓回家,景丽都会准备这两道菜;王卓的胃不太好,每次景丽都是把饮料用微波炉热好才会端到桌子上。就是这样温暖的爱,一点一点融化了王卓。

  在日记中,景丽这样写到,“今天三个孩子都回来啦!孩子爸烧了一桌子拿手的菜,孩子们吃得很开心,互相夹菜,我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”

  每次景丽去看望王卓,王卓开门都会带着欢快跳跃的步伐轻快地喊道:“爷爷!我妈来啦!”景丽每每听到这一句“妈妈”,心中总是百感交集,非常感动。

  景丽不仅关心王卓的生活,对他的爷爷奶奶也特别关照,经常送去米面、蔬菜、水果、衣物等生活用品,用实际行动践行爱的诺言。

  王 春

  人物简介:王春,男, 1985年3月生,防爆电器专家。

  事迹简介:大学毕业后,王春一直从事防爆电器研发和生产工作。从基层普通技工,到防爆电器专家,靠的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精雕细琢、不断创新。目前,王春已申请了100多项防爆产品专利,其中2项填补了国内专业领域的空白。

  “爆炸让整个厂房变为废墟,我终生难忘。”王春告诉记者,2009年,江苏省靖江市发生化工厂爆炸,当时他正好在靖江出差,事故发生地离其居住的酒店不到10公里,谈起现场看到的场景,他感触很深。

  目睹这个事故后,王春对自己从事的行业,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他立志要做出我们国家最安全、最便宜的防爆设施,让更多石化企业的员工安心地工作。2014年,王春响应家乡号召,组建了公司,这也是当时安徽省唯一的防爆电器生产企业。

  作为技术开发掌门人,王春对每件产品、每道工序都反复斟酌、仔细推敲。他没有固定的办公室,厂里的任何角落都是他做研发的地方。

  经过对防爆市场的调研,王春觉得传统防爆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,能不能更加智能和主动防爆?

  给防爆产品装上智能“大脑”谈何容易。“认准了,就决不会轻言放弃。”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,王春带领研发团队历经两年,研发出了“智能型防爆系统”,并取得了国家新型专利证书,在2019年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“二等奖”。

  “工匠精神就是要爱一行,干好一行。”对于自己取得的荣誉,王春认为既是鼓励也是鞭策。目前,王春研发的多种防爆产品正服务于石油化工、冶金、电力、船舶、航天、军工等领域,并出口海外多个国家,成为无数奋斗在一线员工的守护者。

  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,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活动,多年来坚持帮助困境学子,现已有4名大学生在他帮助之下,顺利完成学业。

  梁 浩

  人物简介:梁浩,男, 1975年12月生,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员工。

  事迹简介:“大恩人,谢谢你们!要不是你们,孩子就没了。”老太太瘫坐在地上,手紧紧拽着浑身湿透的孙女,声音颤抖地说。梁浩安慰着,“您和孩子没事就好,没事就好”。

  2021年10月17日早晨,梁浩与两位好友结伴去钓鱼。水塘边一位老太太正在洗衣服,旁边一个小女孩正在玩耍。距离她们二、三十米远的地方,三人各自选择好位置钓鱼。“来人啊,快来人啊!”突然,急促的呼救声传来。他们发现洗衣服的老太太、小女孩落水了。

  三人跑到岸边时,发现3米长的抄网已无法够到落水者,正当他们尝试用13米鱼竿时,孩子突然下沉了,见此险情,三人中唯一会游泳的梁浩,跳入水塘,快速游到溺水者身边,一只手紧紧地抓住老太太,老太太手里紧紧地抓着孩子,岸上的孙业雷、刘俊借助鱼竿,合力将梁浩和落水者一同拉到岸边。

  上岸后,老太太由于过度惊吓,瘫坐在地上许久说不出话来,孩子呛了些水,好在意识还清醒。

  几分钟后,老太太缓过神来,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。

  闻讯赶来的落水者家人,对着救人的梁浩、刘俊、孙业雷连声道谢,随后又送来了礼物。三人婉言谢绝了礼物后,默默地离开了。

  12月6日上午,怀远县下桥村村民常先良,带着母亲、女儿来到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,将一面写有“见义勇为 英勇救人”的锦旗,送到梁浩手中,对他跳水救人的英勇行为表达了深深的感谢,同时也向参与施救的孙业雷、刘俊表达了谢意。

  李猛红

  人物简介:李猛红,女,1986年5月生,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护士。

  事迹简介:2022年1月8日,李猛红在家中的电梯口,“偶遇”突然昏倒的男青年及惊慌失措的一家人时,毫不犹豫冲了上去,立即实施心肺复苏,在3分钟左右的时间里,进行了300余次心肺按压后,小伙子慢慢苏醒,成功缓解了病人的险情,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。

  她上班时没有向任何人提起此事,直到被救男青年家人找到医院并通过抖音传播,大家这才知道了这位善良护士的义举。

  当天,李猛红下楼取快递,出电梯时,突然听到一楼楼道里有人在哭,李猛红第一反应是感觉可能有人出事了。当时,昏迷男子手脚冰凉、脸色发白、嘴唇青紫,人也失去了意识,身体还伴有抽搐。

  “可能是心脏骤停了。”李猛红来不及多想,迅速疏散围观人员,一边让大家拨打120急救电话,一边快速查看男子的意识和颈动脉搏动,呼唤几声发现男子没有反应,她立即实施心肺复苏。

  3分钟左右的时间里,李猛红做了300余次心肺复苏,男子的嘴唇也从青紫逐渐转为红润,他慢慢地睁开了双眼,对声音也有了反应。“谢谢你!”听到男子的这句话时,李猛红瞬间松了一口气。几分钟后,急救人员也赶到了,男子很快被抬上了救护车。

  1月10日上午,市民朱明侠捧着一面写着“德艺双馨 爱心无限”的锦旗来到市一院,向儿科护士李猛红表达感激之情。

  “儿子突然晕倒在地,怎么喊都喊不醒,是李护士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抢救孩子,还一直守着他直到急救人员赶来。”小伙母亲朱明侠说。

  “当时也没想那么多,毕竟是一条生命,换谁都会尽全力去帮忙的。”李猛红说,经历了这次救人之后,她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,“在工作岗位每天干的都是救人的事,作为医护人员不能放弃一线生机,若是掌握急救技能但不去救人,我会自责一辈子。”

  唐兴兰

  人物简介:唐兴兰,女,1950年生,禹会区马城镇白衣村村民。

  事迹简介:19岁时,唐兴兰从凤阳县嫁到白衣村,与丈夫过着幸福简单的生活。57岁时,她丈夫身患重病,面对生活的打击,唐兴兰没有退缩,她为丈夫端茶喂饭、洗漱按摩,时间一晃,就过去了8年。

  2016年,丈夫离开后,唐兴兰跟随女儿生活。

  长嫂如母。丈夫的弟弟由于体弱原因,一直未婚,无儿无女。得知小叔子因患脑梗,瘫痪在床、生活不能自理时,唐兴兰想到了丈夫临终时对弟弟的担忧。她不顾女儿的反对,毅然回到婆家,承担起照顾小叔子的生活重担。

  小叔子患病已久,治疗效果甚微,陋屋偏逢连夜雨,同丈夫很相似的阿尔茨海默病又侵袭而来,导致小叔的智商很快退化,无法同常人一样交流,慢慢地甚至连话都不说了。

  每天早上,唐兴兰烧好饭后,像照顾小孩子一样,一口一口喂到小叔子嘴里。吃完早饭,把他推到门口晒太阳。然后,把换下的衣裤洗干净晾晒起来。多的时候,一天洗了4条棉裤,无论多脏、多臭,她从未嫌弃过。

  唐兴兰今年72岁,患有冠心病,长年吃药。有时候,小叔子闹情绪,她也不生气,在她眼里,“他啥都不知道,就像个小孩,也是可怜。”

  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唐兴兰照顾丈夫的弟弟已近六年。邻居有时劝她“将小叔子送去养老院”,但是,唐兴兰仍坚持把他带在身边,践行着自己的准则——“丈夫的亲人,就是我的亲人。这是我的责任,也是我的良心”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8186
收藏
分享